2016 年全國共發生了48 起電梯安全事故,死亡人數41 人,在各類電梯安全事故當中,90% 是由于維保不善、管理不善造成的,電梯安全一直有“三成靠制造,七成靠安裝維保”的說法。例如,2015 年某市一起電梯夾人事件,一名人員頭部被電梯卡在17 樓和16 樓之間當場死亡,事故原因是維保人員對電梯制動器的調整不到位,出事故的電梯制動器鐵芯間隙為5mm,遠大于正常的0.6mm,間隙偏大,制動力不足,造成安全事故。
1 電梯維保現狀和問題
1.1 電梯維保市場低價惡性競爭嚴重
電梯維保模式可分為清包、半包和全包,其中清包是維保單位只提供勞務、不提供任何電梯零部件,半包是既提供勞務又免費提供部分電梯零部件,通常免費提供100 元以下的電梯零部件。全包是既提供勞務,又免費提供大多數電梯零部件(電梯:曳引機、控制柜、主板、曳引機鋼絲繩、轎廂裝飾板除外;自動扶梯和自動人行道:扶手帶、電機、控制柜主板除外)。在清包和半包模式下,每臺電梯維保價格為3000 ~ 4000 元/a,全包的價格通常是5000 ~ 6000元/a。一些維保單位為了搶奪業務,層層壓價,通過低價惡性競爭來取得電梯維保業務。近幾年來,電梯維保價格一直往下走。低廉價格的背后往往是維保出工不出力、偷工減料的結果。一些使用單位以電梯維保價格作為選擇維保單位的標準,特別是一些小區物業公司,通常以低價中標的方式選擇維保單位。
與此同時,維保單位被迫壓低價格以低價競爭為手段,造成電梯維保質量無法得到保障。
1.2 電梯維保不規范
一是電梯半月保間隔超期。按照《電梯使用管理與維護保養規則》(TSG T5001—2009)要求,電梯維保單位至少每15 天對電梯進行一次清潔、潤滑、調整和檢查,另外還需要進行電梯的季度保養、半年保養和年度保養[1]。但是部分維保單位由于所維保的電梯比較散亂、不集中,都是一、兩臺零散分布在各個鄉鎮上的小企業、小超市;再加上維保工作量大,通常來說,電梯維保需要2 個維修工一起負責,月維護不應該超過30 臺/ 人,但是現實中不少維保企業個人月維保量超過了80 臺/ 人,從而導致半月保不能及時進行。二是現場作業人員資質不足。表1 中,電梯現場維保從業人員必須具備電梯機械維修資質(T1)和電梯電氣維修資質(T2)(一人同時考取T1 和T2兩個項目的資質或者一個人是T1、另一個人T2)。
但是不少維保單位的現場維保人員作業人員證均為T1項目或者T2 項目。三是電梯維修不及時。特別是在全包模式下,部分維保單位自己不愿意掏錢更換損壞的零部件,例如電梯防夾人裝置(光幕)損壞舍不得掏錢更換,導靴油杯舍不得加油。四是維保走形式現象普遍。以筆者所在轄區的某超市為例,負責該超市的維保單位將自動扶梯維保情況填寫在曳引式乘客電梯維保單上。自動扶梯和曳引式電梯的維保項目*不一樣的,可見維保人員態度不負責。這只是冰山一角,電梯維保市場“紙上維保”、“不出事不到場”的情況不在少數。
表1 電梯作業人員證作業項目及對應代號
1.3 掛證靠證、分包現象時有存在
按照規定,維保單位的電梯安裝改造維修許可證必須經過國家質檢總局的審批,通常有A、B、C 三個級別,其各執業范圍見表2。一些維保企業取得了電梯安裝改造維修許可證后,便到處攬活承接項目,有些將自身電梯安裝改造維修許可證資質進行出租,來收取部分掛靠費,例如某些C 級資質的維保單位為了能夠維保速度大于等于1.75m/s 或者載重量大于等于3t 的乘客電梯、載貨電梯以及起升高度大于6m 的自動扶梯和自動人行道,便會租用A 級和B 級企業的維保資質,一般來說維保合同是由C級維保單位和使用單位簽訂,維保作業人員工資也是由C 級維保單位發的,但是這些維保人員作業人員證聘用記錄上蓋A級或者B 級維保資質企業公章。有的電梯維保單位中標后,將取得維保業務,又以更低的價格分包給附近維保點或者“維保游擊隊”,電梯維保業務層層轉包,利潤層層剝奪,維保質量難以保障。
表2 電梯安裝改造維修許可證級別及其執業范圍
1.4 專業維保人員數量缺口大
我國電梯數量以每年20% 的速度增長,而專業的電梯維保人員增長速度僅為2%, 維保行業持證上崗的技術人員緊缺,上海維保人員缺口大概1.5 萬人,全國缺口在50 萬人。一是技能培訓力度不夠。據了解,全國目前僅有2 所高校設立電梯學院,16 所高校設立電梯專業,每年電梯專業的高校畢業生不足萬人。在現實中,針對電梯維保人員的從業培訓費用大概3000元( 以中國電梯安裝之鄉的一家培訓企業——溧陽宏達電梯培訓有限公司為例),但是很少有企業愿意掏錢為自己的員工進行培訓,這主要是很多企業害怕工人取得相應的技能證書之后跳槽到其他企業,培訓費打水漂。二是具有一定的危險性。電梯維保屬于高危行業,風險大,工作環境比較惡劣,很多中青年人員不想干,不愿干。三是待遇偏低。電梯維保工作與其薪酬待遇不成比例,根據2016 年中國電梯招聘網隨機抽取100 份求職簡歷,見表3,可以看出電梯維保人員的月平均收入是4429 元,與我國國民平均月收入大體相當。而美國電梯維保人員年平均收入為7.65 萬美元,比美國國民年平均收入4.723萬美元高62%。
表3 2016 年各地電梯作業收入情況
1.5 電梯維保模式相對固化
電梯維保單位至少每15 天對電梯進行一次清潔、潤滑、調整和檢查的模式,對于規范電梯維保行為、及時發現安全隱患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但是這種固定時間、固定項目的維護保養模式不夠科學,對于電梯維保力量的分配不夠合理。例如,對于老舊電梯,現行的每15 天保養模式可能無法保障電梯安全,但有些使用條件較好的、使用年限短、頻率低的電梯,適當減少維保頻率也可以保障電梯的安全。這種固定周期、固定項目,對于正規的維保企業產生了較大的負擔,維保力量不能得到合理分配,反而讓一些維保走形式、出工不出力的不規范企業得到“好處”。
1.6 原廠維保率低
2016 年全國電梯出廠數量大概在50 ~ 55 萬臺,生產電梯的廠家600 多家,其中排名靠前的分別是奧的斯、三菱、通力、日立、蒂森這五大外資企業,總出貨量達30 萬臺,占市場總量60%。前五家大企業原廠維保率平均為20%,其他企業原廠維保率更低,通常只有10%。原廠維保通常只有一年,由電梯廠家免費提供,第二年開始收費,而且費用比第三方電梯維保企業收費高,全包條件下,制造商維保價格約為12000 ~ 18000 元/ 年,而第三方維保價格通常低于14400 元/ 年。一般來說,電梯制造企業的維保行為較為規范,對自身產品性能了解更充分,隱患排查能力更強。但是,大部分使用單位第二年便開始尋找價格更加“優惠”的第三方電梯維保企業來進行電梯維保。
2 建議和對策
2.1 加強協調監督管理
一是使用單位要落實主體責任,加強電梯的日常檢查,及時簽訂電梯維保合同,加強對維保單位的監督,避免出現維保單位出工不出力,維保走形式的現象。
二是監管機構要加強對維保單位的監督。電梯監察人員在日常檢查和專項檢查過程中,要認真核對電梯維保記錄,查看電梯維保記錄是否齊全,填寫是否規范,是否超期維保;還可以查看監控視頻,檢查維保人員是否確實來現場維保,維保工作時間多久;維保人員是否資質齊全(見表1),是否有T1 和T2 兩個證(單個人兩證或者兩人分別有T1 和T2),維保單位資質是否齊全,是否超范圍執業(見表2)。三是建立由電梯維保單位有效參與的電梯維保質量抽查新模式。可由特種設備監察人員、電梯檢驗人員和維保單位技術人員組成檢查專家庫,聯合對電梯維保質量進行抽查。按照雙隨機抽查模式,對群眾投訴高、一次檢驗合格率較低、使用頻率高、年限長的電梯維保單位進行重點抽查。
2.2 建立電梯維保服務評價體系
特種設備監管部門及時向社會公布電梯維保單位行政處罰及各類監管結果信息,例如96333 困人信息統計、電梯維保紅黑榜、電梯維保評定,可以引導市場更好地選擇電梯維保單位,充分發揮市場調節作用,促進電梯維保行業“優勝劣汰”。另外,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普及電梯物聯網技術,實現電梯智慧監管,通過系統數據采集,建立維保單位數據評估模型為依托,通過二次維修率、維修用時統計、急修到場速度統計、接警率統計、過期未保電梯、維保滿意度、電梯工程統計、配件故障分析、故障分類統計等統計,并結合市民投訴、媒體報道、檢驗報告和事故通報等數據,來顯示電梯維保質量分布云圖,自動給維保單位進行升級、降級處理甚至是退出處理。
2.3 建立電梯維保指導價格
監管部門和物價部門可通過對電梯層數、電梯運行速度、使用年限、載重量、使用環境電梯集中度并結合當地人力成本、生活水平合理制定電梯維保指導價格,主要零部件更換指導價格,來杜絕部分維保企業惡意低價競爭,維護電梯維保市場良好秩序,保障電梯的安全運行。
2.4 推廣電梯“保險+ 服務”模式
一方面可以解決電梯事故經費賠償問題,另一方面可以充分發揮社會力量,讓保險機構第三方力量參與電梯維保質量監督,推進電梯社會共治。例如杭州下城區試點電梯維保保險試點,保險機構使用的物聯網技術和“電梯衛士”軟件來監控電梯維保質量;聘用維保經理等專業技術人員來對電梯維保人員進行技術把關。由于投保電梯設備安全與保險公司的經濟利益息息相關,保險公司必然會關注電梯安全狀況、加強對維保單位的監督。保險公司在電梯維保監督流程和服務環節的數據和信息,可與特種設備監督管理部門實現實時聯動和更新,為監管部門提供數據支撐。
2.5 推廣物聯網檢查維護和現場保養相結合的按需維保模式
充分利用電梯物聯網技術和遠程監測技術,采用紅外線感應、位移檢測、速度檢測、平層感應、振動檢測、控制柜檢測等方式,來監測電梯的檢修狀態、運行速度、電梯樓層位置、運行故障、環境狀況、電梯困人等信息,采集電梯從安裝到報廢整個生命周期的關鍵技術指標、運行參數和相關環境參數。同時,可根據電梯實際使用環境、使用頻率、使用年限等狀況,進行相應的安全風險評估來制定科學的維保方案,并將維保方案、標準及質量做出公開承諾和公示。例如針對老舊電梯和使用頻率高、環境惡劣以及人員密集的電梯,要增加維保頻率和項目。在不違背法律法規和技術規范的前提下,電梯維保單位可在15 天以內進行線上檢查維護,根據維保方案和線上檢查情況來確定現場維保養時間和項目。2017 年5 月4 日,國家質檢總局發布的《質檢總局關于同意江蘇、浙江省開展電梯安全監管改革創新試點批復》(國質檢特函〔2017〕187 號),也是為了進一步鼓勵和支持新技術在電梯維保方面的應用,為真正的電梯維保企業保駕護航。
3 結束語
本文敘述了當前電梯維保市場現狀,存在著原廠維保率低、電梯維保市場惡性競爭嚴重、專業維保人員數量缺口大、維保出工不出力現象普遍、掛證靠證、分包現象嚴重、電梯維保模式相對固化,并就推動電梯維保質量提升提出了合理建議,即加強電梯維保市場監督管理、建立電梯維保指導價格、推廣電梯“保險+ 服務”模式、推廣物聯網檢查維護和現場保養相結合的按需維保模式。
電話
微信掃一掃